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谱谱风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whs205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单声部歌谱] 再发几首《歌曲》杂志上的歌曲供点评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2-6-15 18:49:10 | 只看该作者
老师制谱精美,规则规范,四首曲谱全部下载。向老师献花{:soso_e163:}{:soso_e177:}{:soso_e179:}{:soso_e177:}{:soso_e1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6-15 21:07:44 | 只看该作者
      我这次在这里发了四首《歌曲》杂志上的歌曲,主要是想让各位爱好者讨论一下:制谱究竟要不要一个规范和要一个什么样的规范?
  在这里,首先要排除一些爱好者为了自己一些特殊的需要而制谱的情况,比如为了看得清楚一些而使用大号或超大号的字体来制谱;为了能在一页纸张里打下一首歌谱而采用小号或超小号字体来制谱;为了美化曲谱而采用一些艺术字体或图案来制谱自用等等,这都是特例,可以包容的。
  但是我想,大概没有人会说制谱可以不要规范,没有人会说制谱可以兴之所至、随意而为的。如果那样,你搞一套,我又搞另外一套,大家相互之间就无法交流了。尤其是正规出版物,更加不可随意而为。像《歌曲》这种音乐界的顶级刊物、权威杂志更应该中规中矩地给音乐界做出样板,让大家在制谱时有章可循、有样可依。然而很不幸,《歌曲》杂志没做到这样。
  我6.11发的一个帖子“发一首《歌曲》杂志上的《新女婿宣言》请点评”,就是感觉到《歌曲》杂志中的一些制谱不符合我们平常制谱时所遵循的《音乐编辑手册》的一些规则,觉得迷惑而发,不明白《歌曲》杂志为何会这样。而这个帖子所发的四首歌曲则更进一步说明了《歌曲》杂志自己刊发的歌曲相互之间也是规则不统一的,因此印证了《歌曲》杂志没有一套完整、系统的制谱规则,否则就不会出现经审核而刊发的歌曲相互之间不统一的问题了。
  比如关于副标题应不应该加破折号的问题,本帖的第一首和第二首同是校歌,却一个加了破折号、一个没有加破折号。再比如第一首的大反复S号加在小节线上,第四首的却加在音符上。还有,歌曲的演唱形式究竟要不要标注(《歌曲》有的标注了、有的没标注)、多声部歌曲的声部要不要注明(《歌曲》中有的没注明,有的注明男、女、男高、女高,还有的注明S、A、T、B)、多段歌词反复后末段歌词有所延伸要不要加房子标明“结束句”(《歌曲》有的标明了有的没标明)等等。随手翻翻几本《歌曲》杂志都可以发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令人不解、令人迷惑。
  我百度了许多关于“制谱规范”、“音乐编辑”方面的条目,除了《音乐编辑手册》之外再也没有找着相关的书籍。也许是我孤陋寡闻,如果能有其它系统性的、规范性的、更加权威的音乐编辑方面的书籍,望各位不吝赐教,我非常愿意学习。而《音乐编辑手册》是人民音乐出版社(目前唯一国家级专业音乐出版机构)编辑出版的,除介绍编辑工作的各种要求以及校对、出版等基本知识外,着重编写了音乐曲谱编辑工作中经常需要查用并经过长期实践已基本定型的各种体例、规格以及和音乐编辑业务有关的各种音乐基本知识,对制谱有着非常重要的规范指导作用。
  我的结论就是制谱还是需要规范的,而这个规范目前除了《音乐编辑手册》之外,尚未见其它相关书籍。当然,《音乐编辑手册》也需要不断完善,与时俱进,那是另外的话题了。
  多余的话:本人非专业音乐工作者,仅仅是一个业余音乐爱好者而已,水平非常有限,以上所述,只是就事论事,不针对任何人。
  《音乐编辑手册》可在此处下载:        
    http://www.ppfeng.com/forum.php? ... 0&fromuid=2268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2-6-15 21:25:05 | 只看该作者
已经跟帖10个了,好像大家都没有真正理解魏老师的意思,都在一味说好什么漂亮啊、精美啊、规范啊、收藏了啊什么的(现在的社会风气就这样,说好话总是没错)。可惜了魏老师的一片苦心哦。
我来说一个问题:下面的二房子歌词在一行之内跳房子应该跟在前面的第二行——(手册)
人音和上音都是这样的。
      

其它问题还没有仔细看


点评

陈老师指出的是对的。  发表于 2012-6-16 10: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2-6-15 22:08:38 | 只看该作者
看了魏老师发的《新女婿宣言》帖中的讨论觉得很有收获的说,所以再进来跟着学习一下。
大体看了一下,是感到这几首曲子在某些细节的处理方面标准没太统一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2-6-16 11:56:05 | 只看该作者
看了郝老师上传的原版谱,虽然因为是扫描谱,不能和打印谱比,但仔细看还是有几点疑问:
一、音符字体是人音用字体(仔细看2和3可以看出来)。

二、连音线异常难看,和人音用连音线有质的区别。
三、调号、拍号不是人音字体。
从二、三点看应该不是人音帮助编辑的。但不是人音排版,为什么会有人音字体(人音保密得紧哦,是否偷或者是高仿)?  
               

刚才又看了“长征组歌”(经典版本),发现了一个问题:人音的连音线应该不是软件直接打出来的,可能是用绘图软件补上去的——因为居然两条线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哈哈,不如我们的连音线是软件自动的哦!
沈老师看了这一点一定非常高兴                                   


下面是我们自己的自动连音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2-6-17 09:06:57 | 只看该作者
我把这四首歌曲按照《手册》的规则制了一遍,请各位老师指导:






点评

讨论:歌曲中的衬词,如:“啦啦啦”、“啊” 一般不加标点符号。因为它的断句可从旋律的乐句或乐节以及连线中获得。  发表于 2012-6-17 17:12
讨论:演唱形式与副标题一样,不是必须要写上的。除非作曲者对演唱的形式和对象有特定要求才写。因为很多歌曲都可以用多种形式去演唱。  发表于 2012-6-17 17:01
讨论:跳越记号是对段落反复记号的一种补充形式,与D.S.用法一样,即在乐段跳越时记号下方可加双细线(段落线),从某乐句或某一拍上跳越时无需加双细线。因为双细线过多易导致乐曲结构分析上的混乱。[   发表于 2012-6-17 16: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2-6-17 12:03:29 | 只看该作者
whs2050 发表于 2012-6-17 09:06
我把这四首歌曲按照《手册》的规则制了一遍,请各位老师指导:

魏老师的制谱堪称楷模!!{:soso_e163:}
看来QM论坛现在的水平已经基本达到人音出版的标准了,超出一般的出版社编辑水准哦,包括超过了“歌曲”的出版社编辑水平。

点评

陈老师过奖,不少问题还要讨教你和沈老师们。  发表于 2012-6-17 12: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2-6-17 19:03:34 | 只看该作者
关于17楼郝老师的点评,我的看法如下,请郝老师指点:
1.歌曲中的衬词不用加标点的问题,是我疏忽了,应该把衬词的标点符号去掉;
2.关于演唱形式不是必须要标注的,我表示赞同。但这几首歌曲:①原歌曲中已经标注了(男)、(女)以及多声部男、女,我认为它标注不完整,所以给它补充完整了;②同样是校歌,学生们唱的歌,也有多声部,所以我自作主张给它添加了演唱形式;③歌曲末尾注明了“杨洪基首唱”,而且表情术语“深邃、刚劲地”,我认为演唱形式应该是“男声独唱”,可能是作者疏漏了,所以给它添加上了;④原歌曲标注了演唱形式。
3.关于双细线问题,我又翻看了一下手册有关部分,包括简谱的和线谱的,都明确说要用双细线,而没说在什么情况下可不用双细线,为便于把握,我觉得还是按手册规定都用双细线为好,至于手册修订之后如有变化再随着变化吧。

点评

标注“演唱形式”对选歌者会有一定帮助但有时也会带来些不必要的限定。上面两首校歌有一首是儿童歌曲,童声是不分男女的。  发表于 2012-6-17 20:05
“双细线”其实就是段落线的另一称谓。不是乐段结束的位置加上“段落线”容易使乐曲的结构变得模糊不清。如果从某一拍上“跳越”又如何记呢?可参看《手册》p194跳越记号也是指“段落”。  发表于 2012-6-17 20: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2-6-18 08:03:26 | 只看该作者
yx_h  标注“演唱形式”对选歌者会有一定帮助但有时也会带来些不必要的限定。上面两首校歌有一首是儿童歌曲,童声是不分男女的。

我把这首改成“童声合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2-6-18 09:50:18 | 只看该作者
谱子打得真漂亮{:soso_e1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谱谱风    

GMT+8, 2024-5-20 20:31 , Processed in 0.06802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