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谱谱风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399|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多声部歌谱] 敬请老师和谱友点评我录入的前苏联歌曲《海港之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5-28 17:16:4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敬请老师和谱友点评我录入的前苏联歌曲《海港之夜》。链接地址:http://www.ppfeng.com/QMshow.asp.php?tid=32468

汉语版
中国爱乐男声合唱团演唱,佟军、吴晶、沈小光领唱

俄语版

Вечер нарейде

Музыка:В.Соловьев-Седой Слова:

Л.ЧуркинИсполнитель:

Большойдетский хорСолист - Сережа Паромонов

  Споемте,друзья, ведь завтра в поход
  Уйдемв предрассветный туман.
  Споемвеселей, пусть нам подпоет
  Седойбоевой капитан.
  Припев:
  Прощай,любимый город!
  Уходимзавтра в море,
  Иранней порой
  Мелькнетза кормой
  Знакомыйплаток голубой.
  Авечер опять хороший такой,
  Чтопесен не петь нам нельзя,
  Одружбе большой, о службе морской
  Подтянемдружнее, друзья!
  Припев
  Нарейде большом легла тишина,
  Аморе окутал туман,
  Иберег родной целует волна,
  И тихо доносит бая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2-5-28 21:50:02 | 只看该作者
此文转自【我的搜狐】网站

深情的告别

                                    ——评俄苏歌曲《海港之夜》



     如果有人问:在俄苏歌曲里哪一首最美?恐怕谁也回答不了。因为,俄罗斯音乐博大精深、浩如烟海,其中,优美的、雄壮的、活泼的、深沉的、忧郁的、悲伤的……各种歌曲如同百花盛开,美不胜收,却又各具特色,难分轩轾。但是,如果要问:在歌唱海港的歌曲里哪一首最美?相信,只要是粗通俄苏歌曲的人,谁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海港之夜》。

     关于《海港之夜》,薛范先生在《苏联歌曲珍品集》里这样介绍:

     卫国战争的第一年——1941年的第二个月,德国法西斯已经逼近涅瓦河畔的列宁格勒城下。列宁格勒的工人、学者、大学生和文艺工作者纷纷组成了志愿队伍去构筑城防工事,要把城市变成不可摧毁的堡垒。8月的一个傍晚,作曲家瓦•索洛维约夫-谢多伊(1907-1979)去一个港口帮助装卸木材。尽管距离前线不远,但这时候却显得分外宁静。只有偶尔可听到远处沉闷的炮声。锚地泊着“马蒂号”布雷舰,从舰上送来隐约的手风琴声和忧郁的歌声。

     作曲家后来回忆到:“我们的工作结束了,久久地听着海员们的歌唱。我想,也许他们明天就要踏上危险的征途。要是我把今天这个意想不到的宁静美好的夜晚写成歌曲多好,并且这首歌应当是抒情的或真挚的……不知怎么地,我心里自然而然涌出了一句歌词:‘啊,别了,亲爱的海港!’……从港口回到家,坐下来就开始写曲。过两天,歌曲写成了。”

     索洛维约夫-谢多伊把自己的构思告诉诗人阿•丘尔庚,丘尔庚很快填上了歌词。作曲家把歌曲拿给文艺界的朋友看,许多人认为这首歌不合时代,在如此严峻的年月里,它未免过于宁静、抒情和忧伤了。

     半年过去了。1942年春,索洛维约夫-谢多伊率演出小组去加里宁战线。一天,他们在距前沿阵地只一公里半的窑洞里为战士们演出。全部节目演完之后,战士们还要求唱一些“动心的”歌曲,于是作曲家想起了那首《海港之夜》。

     “于是我唱起了‘啊,别了,亲爱的海港!’……” 窑洞里的战士不多,约三、四十个,从第二段起,他们就跟着我唱起来。我感觉到歌曲是受欢迎的,它扣动了人们的心弦。它有生存的权利。”

     从这次不寻常的首次演唱后,歌曲从一条战线流传到另一个战场。不久全苏广播合唱团在广播中演唱了这首歌,全国都开始唱了起来。最值得纪念的是:1942年在被法西斯军队围困的城市塞瓦斯托波尔还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印刷、出版了《海港之夜》的歌片。

     薛范先生的以上介绍使《海港之夜》愈加感人。

     根据常识,歌曲的创作过程一般都是先有词、后有曲,这首歌曲好象反其道而行之,其实不然,创作之初,作曲家心中已经有了“啊,别了,亲爱的海港!……”这样的立意,即,从某种意义上说,索洛维约夫-谢多伊也是词的始作俑者,而后,在诗人阿•丘尔庚的笔下得以扩展,臻于完美,所以,还是没有违背歌曲的创作规律。这里,我们当然不可低估阿•丘尔庚的作用,因为,曲后填词必先受制于曲,所以,词作家不可能轻松。

     《海港之夜》的中文翻译,笔者手头有王毓麟先生和薛范先生的两种译配。王毓麟先生的译配如下:


《海港之夜》

  阿•丘尔庚词,瓦•索洛维约夫-谢多伊曲,王毓麟译配

一、唱吧,朋友们,

  明天要远航,

    航行在黎明前的薄雾中。

    快乐地歌唱吧,

    敬爱的老船长,

    让我们一起来歌唱。

二、晚风轻轻吹,

    月色泛银光,

    我们快乐纵情歌唱。

    为深厚友谊,

    为海上工作,

    让我们一起来歌唱。

三、静静的海港上,

    水波在荡漾,

    夜雾弥漫着海洋。

    浪花敲击着故乡的海岸上,

    远远琴声悠扬。

副歌(重复一遍):

    再见吧,亲爱的故乡!

    明天将航行海上。

    在黎明时候,

    在船尾后方,

    亲人的蓝头巾在飘扬。


     和很多歌迷一样,我在吟唱这首歌曲时,往往情不自禁地将歌词“敬爱的老船长”唱成了“亲爱的老船长”,觉得这样不仅演唱更为方便、与曲子的配合更为贴切,感情上似乎也得到了更为彻底的释放。久而久之,习惯成了自然。于是,有时想:如此“离经叛道”,不知是否可行?

     想不到无独有偶,笔者收集的《海港之夜》的名家演唱里,杨洪基先生也把“敬爱的老船长”唱成了“亲爱的老船长”,实在令人兴奋。

     杨洪基演唱的歌词以王毓麟先生的译配为主,个别地方结合了薛范先生的译配,再加以若干改变。浑厚的嗓音,独具特色的“美声民族唱法”深沉而又宽广,充满了感人的力量。副歌的重复由男声合唱担任,有力地渲染了气氛。

     中国音协爱乐男声合唱团的演唱(佟军、吴晶、沈小光领唱)的歌词以薛范先生的译配为主,个别地方结合了王毓麟先生的译配。整个演唱的速度较之原唱更为舒缓,使感情表现更为充分。每段的开始由一人领唱,副歌则根据歌曲情感的过程需要,采用小合唱、轻声合唱或大合唱的形式。最后一段副歌的合唱,末尾转为飘忽的轻声,持续渐进,趋向于无,似乎军舰远去,余音袅袅,植入了听众的心中。演唱过程的音量变化控制得确到好处,可谓匠心独具,实在值得称道。

     看来,当代歌唱家在演唱外国歌曲时,已经不再拘泥于原始的译配,而侧重于方便演唱、容易为听众听懂,以此为目的,在符合原意的前提下对歌词加以微调,乃是一种新的探讨。

     唯一不变的是俄语的原文歌词。

     在俄罗斯,《海港之夜》的演唱五彩纷呈,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应该是苏军亚历山大罗夫红旗歌舞团和约瑟夫•科布松的演唱。

     亚历山大罗夫红旗歌舞团的演唱全部为男声,由二位男声领唱辅以合唱组成。演唱过程中,无论人数多少,力度的控制恰倒好处:时而豪迈,豪迈处气吞山河;时而轻巧,轻巧处柔情蜜意。伴奏则如咽如诉,将离别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约瑟夫•科布松的演出,外着白底黑条纹西装,内穿白衬衫,由八位黑上装的男声配合,如同众星拱月。科布松的表现平易近人,亲切大方,沉稳从容。虽然神态内敛,却掩不住演唱的大气磅礴,不愧“俄罗斯首席男中音”。视频中,观众或凝神聆听,或轻轻哼唱,显见对于这首歌曲的热爱。后半部,在科布松的示意下,有几个观众站了起来跟唱。此时,跟唱的观众未显轻狂,聆听的观众始终安静,表现出高度的文化素养。演员和观众充分默契,情感水乳交融。

     无论是中文的演唱还是俄语的原唱,音乐的内涵是相通的。流淌的歌声激起了无限的遐想,眼前仿佛看到:皎洁的月光,宁静的海港,静静停泊在海面上的军舰。暗蓝的海水无边无际,推涌着白色的浪花款款而来,轻轻敲击着漫长的海岸。阵阵夜风经久不息,从远处的军舰上送来了隐约的手风琴声和忧郁的歌声。海边,美丽的姑娘和英俊的水兵在细语话别……翌日黎明,军舰冲破海上的薄雾,乘风破浪,奔赴前线。船尾,挺立的水兵面向岸边庄严敬礼。岸边,姑娘亭亭玉立,怀着无限的依恋目送军舰远去,挥舞的蓝头巾在晨风中飘扬。如此深情的告别,怎不令人耸然动容?

     《海港之夜》使索洛维约夫-谢多伊崭露头角。此后,他陆续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歌曲:《当歌唱的时候》(1943年)、《春天来到我们的战场》(1944年)、《共青团员之歌》(1947年)、《出发》(1955年)、《莫斯科郊外的晚上》(1956年)等等,荣获苏联人民艺术家、列宁文艺奖、斯大林文艺奖。

     《海港之夜》诞生在残酷的战争里,诞生在血与火的搏斗中。兵临城下,生死未卜,却处变不惊,泰然镇定地创作出如此优美、宁静、抒情的歌曲,傲立于艺术之林,这就是俄罗斯!伟大的俄罗斯不朽!浪漫的俄罗斯不朽!


点评

感谢分享。  发表于 2014-3-8 20: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5-28 22:36:1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郝老师选配的《海港之夜》演唱视频,以及详细的背景介绍和欣赏心得。难得的资料,受益匪浅,学习收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2-5-28 22:45:5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郝老师的推荐和介绍~~{:soso_e163:}

另外也想请教:谱子把一个小节的音符分成两行,这样算不算规范呢?{:soso_e132:}

点评

如果同一小节内有多声部进入时,排在同一行视觉效果不好,将多声部移至下一行起也是可以的。  发表于 2012-5-28 23: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5-29 16:23:28 | 只看该作者
喜欢这首歌曲,也用葫芦丝吹过,美妙!欣赏楼主精美的曲谱,拜读了郝老师的文章,加深了对此曲进一步的理解和感悟!{:soso_e179:}{:soso_e182:}{:soso_e183:}{:soso_e163:}{:soso_e163:}{:soso_e1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5-29 16:56:04 | 只看该作者
感谢谱友的热情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5-29 17:46:06 | 只看该作者
孙先生(开心老顽童)最近上传的几首外国多声部声乐作品曲谱制作都很不错,大都属合唱经典之作,读后确实令人很"开心",可用赏心悦目来概括。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QM曲谱资源】栏目下载、学习和欣赏。

您这几首合唱曲谱优点不多说了,仅就排版方面还可进一步完善的地方谈点个人意见,一起讨论:

一是作者版权区。因为作者多是外国人名,字数长短不一,两边要对齐有时不太容易。但利用手动大概取齐后再辅以【分散排列】功能,也是可以排得比较到位的。外国作者国籍应单独输入,两边一般是用细线方括号,如:[苏]、[德] 等。

音符行间距。有歌词的与无歌词的行间距大小应有区别,同一页各组(包括两行以上音符)之间的间隔也应留够,以方便读谱。

三是各行(组)声部名称。同声合唱歌曲直连谱号前的声部名称可省略,混声合唱首行应完整标记出声部名称,紧接的下一行声部无变化时则可以省略,但声部有变化时应重新标记。同声合唱中间同一声部再分开(声部变行)时,声部名称若省略也应用花括号标注清楚,否则演唱者可能会对自己声部所在的位置产生疑惑。

四是字体上的区别。标题、作者、术语、歌词等,排版时最好在字体上有所区别(详见《简谱版式规格》的要求)。音符字体一般不要再作加粗处理,容易走样和变得模糊。

我对这首歌首页的排版做了些调整,供参考和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5-29 19:16:26 | 只看该作者
衷心感谢郝老师的悉心指导,规范制谱、提高制谱质量是我今后的努力方向,郝老师的指导意见我要留存学习。再次谢谢郝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2-5-29 20:26:31 | 只看该作者
好老师的点评太好了,学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2-5-30 14:18:44 | 只看该作者
再来学习郝老师的点评~~{:soso_e121:}{:soso_e163:}{:soso_e163:}{:soso_e1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谱谱风    

GMT+8, 2024-6-11 04:11 , Processed in 0.06563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